本校为革命青年之集团,为总理革命之遗产。全体陆占惟有兢兢业业力行其志,决不使帝国主义及军阀及一切反革命派有弱可乘。虽然亦有不可讳言者,同学多属青年,血气方刚,个性倔强,意气滋生,争端纷起,或以言语齟龉行为失检;或以做事方法之不周到。始则为个人之争,继则为会别之争而影响于全校、全军。虽同仇敌忾,言论、思想、行为未曾以私人意气而摇动共同目标,然征诸过去之事实,如青年军人联合会及孙文主义学会之争,五七潘、杨二同志之被殴,虽倾珠江之水不能洗净此过去之瑕疵;尽泰山之土不能填塞此意气之裂痕,言念及此,痛心曷极。此吾辈不能不引为自警者一。
革命者不仅须有革命之精神,尤必具有革命之修养、革命之人格、革命之道德。革命者固宜有震天动地之事业,然绝不能超越时代及环境及失却社会群众之信仰。是必如校长所谓由定静安虑以臻于格致诚正;始于格致诚正,而终于修齐治平。本校一二三期卒业者将近二千人,能以黄埔同学之精神自励者固不乏人,然亦有少数同志轻为环境转移,而不自知陷于社会恶习而不自审。孰谓一时权宜无碍乎革命前途,个人失检无损于团体精神?此吾辈不能不引为自警者二。
往者之失,后事之师。凡我同学当如何本亲爱精诚之校训,以本校为中心,联络感情,互相砥砺,团结精神,统一意志,遵守总理遗嘱,继续先烈之事业,完成革命之责任,此同学会之所必组织也。
备注:本文主要节选《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史稿》第九篇,1936年版关于组织黄埔同学会的目的。
|